謙遜能幫助你成功嗎?
在我們傳統的美德中
謙遜一直是我們讚揚的美德
意思是
永遠不要吹噓自己,但可以誇獎別人
這種謙遜態度
非常符合我們心目中大人物的形象
據說
有種分類方法把人分成四種:沒本事有脾氣、沒本事沒脾氣、有本事有脾氣、有本事沒脾氣
而我們一般認知裡的最高境界
就是有本事沒脾氣
但問題來了
謙遜也好、有本事沒脾氣也好
都是我們對大人物的期待
那他們是這樣的人嗎?
更重要的是-若我們做個謙遜和沒脾氣的人,是否有利我們做大人物呢?
謙遜一直是我們讚揚的美德
意思是
永遠不要吹噓自己,但可以誇獎別人
這種謙遜態度
非常符合我們心目中大人物的形象
據說
有種分類方法把人分成四種:沒本事有脾氣、沒本事沒脾氣、有本事有脾氣、有本事沒脾氣
而我們一般認知裡的最高境界
就是有本事沒脾氣
但問題來了
謙遜也好、有本事沒脾氣也好
都是我們對大人物的期待
那他們是這樣的人嗎?
更重要的是-若我們做個謙遜和沒脾氣的人,是否有利我們做大人物呢?
謙遜並不會幫我們成為大人物
根據史丹佛大學管理學教授 Jeffrey Pfeffer 在《Power: Why Some People Have It - and Others Don’t》(權力:為什麼只為某些人所擁有)一書說到
如果你想從平凡的同事中脫穎而出去做個大人物,你應該設法突出自己才對
我們一般認為應該讓能力與成績自動說明一切
你要真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
自然會被看見
根本不需要自吹自擂
但 Pfeffer 說
是呀,你要真的很厲害、而且已經上去了
那你的確是不用吹了
因為吹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去呀
這邊讓我想到我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別看不起雞排妹,敢「露」的人正搶走僅存的機會》
說的也是類似的話
過去老人家說要安份、低調、踏實、誠樸的過活
屋簷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過去
這些屋簷會因為老人退休而空出來
現在
這些屋簷卻因為老人健康到爆
不願退休而一直佔據著
那些乖乖排隊等著卡缺、等著領薪水、等著退休的人
是有機會、是有希望
但那個「希望之縫」越來越小了
碩果僅存的機會將會被那些敢「露」的人全部搶去(這邊說的「露」,不單是指露奶那種,而是更全面的突顯個人特質)
你喜歡雞排妹嗎?
我知道你不一定喜歡她
但她就是有辦法搏到版面
讓她自己出名、讓她自己有機會讓更多人看見
更重要的是
她會比那些還在乖乖排隊的人有飯吃
在 Pfeffer 看來
謙遜其實沒什麼了不起
謙遜只是因為我們天生不願意做那些會讓身邊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罷了
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衝動
Pfeffer 更說
如果你已經是大人物了
這樣的本能與衝動要不要抑制隨便你
但若你現在是想在眾人群中把自己凸顯出來的話
那你就必須克服自己的本能衝動(謙遜)
去做一些不受同輩歡迎的事情
另外
除了要敢於把自己凸顯出來之外
你還得敢於向別人提要求
尤其是向那些地位比你高的人提要求
這也是一個違反人的本能的做法
所有研究都顯示
人們總是低估別人幫助自己的可能性
害怕被拒絕
但說真的
當你能夠放低姿態請別人幫忙時
別人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
會讓那些人自我感覺良好
而最好的求助,就是讓別人給你提建議
讓他感覺「他厲害,才會有人來向他尋求建議,不是嗎?」
這種求助本身就是一種拍馬屁於無形的行為呀
你要真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
自然會被看見
根本不需要自吹自擂
但 Pfeffer 說
是呀,你要真的很厲害、而且已經上去了
那你的確是不用吹了
因為吹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去呀
這邊讓我想到我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別看不起雞排妹,敢「露」的人正搶走僅存的機會》
說的也是類似的話
過去老人家說要安份、低調、踏實、誠樸的過活
屋簷下站久了就是你的
過去
這些屋簷會因為老人退休而空出來
現在
這些屋簷卻因為老人健康到爆
不願退休而一直佔據著
那些乖乖排隊等著卡缺、等著領薪水、等著退休的人
是有機會、是有希望
但那個「希望之縫」越來越小了
碩果僅存的機會將會被那些敢「露」的人全部搶去(這邊說的「露」,不單是指露奶那種,而是更全面的突顯個人特質)
你喜歡雞排妹嗎?
我知道你不一定喜歡她
但她就是有辦法搏到版面
讓她自己出名、讓她自己有機會讓更多人看見
更重要的是
她會比那些還在乖乖排隊的人有飯吃
在 Pfeffer 看來
謙遜其實沒什麼了不起
謙遜只是因為我們天生不願意做那些會讓身邊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罷了
是一種本能、也是一種衝動
Pfeffer 更說
如果你已經是大人物了
這樣的本能與衝動要不要抑制隨便你
但若你現在是想在眾人群中把自己凸顯出來的話
那你就必須克服自己的本能衝動(謙遜)
去做一些不受同輩歡迎的事情
另外
除了要敢於把自己凸顯出來之外
你還得敢於向別人提要求
尤其是向那些地位比你高的人提要求
這也是一個違反人的本能的做法
所有研究都顯示
人們總是低估別人幫助自己的可能性
害怕被拒絕
但說真的
當你能夠放低姿態請別人幫忙時
別人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
會讓那些人自我感覺良好
而最好的求助,就是讓別人給你提建議
讓他感覺「他厲害,才會有人來向他尋求建議,不是嗎?」
這種求助本身就是一種拍馬屁於無形的行為呀
萬維鋼老師評論
萬維鋼老師說
Pfeffer 這本書似乎在暗示
你想要獲得成功
就要刻意去做那些不受歡迎的事情
但這邊可能要去思考一下
那些大人物做這些事情是不是“刻意”的
還是他們根本就不在意讓別人討厭呢?
萬維鋼老師另外也說
在他看來
後來有權勢的那些人之所以一開始就敢於跟別人提要求、打破規則
是因為他們有主人翁精神-他們不是來適應世界的,而是讓世界圍著自己轉的
他們並不是故意打破規則來樹立形象、做給別人看的
他們只不過是認為跟自己要做的大事相比
這些小規則都不值得遵守
這更偏向一種先天特質
不是刻意就可以學得來的
但 Pfeffer 書中似乎認為人人都可以學著這樣做
並有機會因此成為下一個大人物
可是
Pfeffer 卻有一點說得非常有道理:別人喜不喜歡你根本就沒這麼重要
別人不喜歡你,也許就是你在獲得權勢的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吧
(哈,寫到最後這段時,我一直想到成為美國總統的川普)
Pfeffer 這本書似乎在暗示
你想要獲得成功
就要刻意去做那些不受歡迎的事情
但這邊可能要去思考一下
那些大人物做這些事情是不是“刻意”的
還是他們根本就不在意讓別人討厭呢?
萬維鋼老師另外也說
在他看來
後來有權勢的那些人之所以一開始就敢於跟別人提要求、打破規則
是因為他們有主人翁精神-他們不是來適應世界的,而是讓世界圍著自己轉的
他們並不是故意打破規則來樹立形象、做給別人看的
他們只不過是認為跟自己要做的大事相比
這些小規則都不值得遵守
這更偏向一種先天特質
不是刻意就可以學得來的
但 Pfeffer 書中似乎認為人人都可以學著這樣做
並有機會因此成為下一個大人物
可是
Pfeffer 卻有一點說得非常有道理:別人喜不喜歡你根本就沒這麼重要
別人不喜歡你,也許就是你在獲得權勢的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吧
(哈,寫到最後這段時,我一直想到成為美國總統的川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